社区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邀请社区居民创作的“扫黄打非”主题特色石头画。 沈阳市南塔街道溪林社区 供图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南塔街道溪林社区辖区面积0.45平方公里,由9个小区组成,有1所小学、2家网吧。”近日,溪林社区党委书记田海燕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敬老文明号、辽宁省文明单位、沈阳市先进集体等荣誉。溪林社区还获评第六批辽宁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先进集体和第六批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田海燕告诉记者,近年来,溪林社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紧紧围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重点和任务,积极探索“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新路径,全力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提高社会知晓率
田海燕向记者介绍,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将基层党建向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延伸,创新党建引领管理服务模式,将“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提升系统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社区按照“六有”标准优化“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设,确保“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
“我们健全组织覆盖体系,充分发挥社区‘1+X’大党委作用,将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公安、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一核多元’‘同网共治’。”田海燕告诉记者,社区在此基础上构建“扫黄打非”网格化管理体系,将辖区内居民以及学校、网吧、文化场所和商铺纳入到网格管理,由专兼职网格员负责对本网格内相关情况进行排查梳理,织密“扫黄打非”监管网。
据了解,溪林社区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开展“共产党员亮身份”,在社区“扫黄打非”等工作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到“扫黄打非”日常工作中,倡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各类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切实提高“扫黄打非”工作的社会知晓率,激活基层治理“红色细胞”。
凝聚基层向心力
田海燕向记者介绍,社区组建多样化队伍,组建“扫黄打非”联防协作队伍,依托社区专兼职网格员等基础力量,联合公安民警、文化执法队伍等行业力量,发动居民志愿者、驻街单位、沿街商铺等社会力量,大力推进“扫黄打非”工作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源头管控,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目前,社区已吸纳“扫黄打非”志愿者52人。
“我们开展常态化巡查,一方面与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结合,对印刷印制企业、校园周边、网吧、文化活动场所等重点场所进行定期走访巡查,形成巡查台账;另一方面号召居民群众、驻街单位、沿街商铺等主动对自身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田海燕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溪林社区对辖区重点场所开展巡查近30次。
溪林社区还提供专业化服务,邀请“两邻”共建单位律师事务所开展“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向家长和青少年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等方面的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促进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的发展。社区联合沈河区安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溪林心街坊工作室开展青少年心理沙盘游戏团体活动,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关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田海燕向记者介绍,社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相结合,设立“道德讲堂”“文化讲堂”“青少年讲堂”等多种内容的课堂,设置未成年人书屋、未成年人阅读专柜及绿色网吧等活动场所,发挥“8+N”志愿服务队伍作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通过“扫黄打非”主题宣讲,向社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及政策,社区“护苗使者”贾中仪、文仁守、夏维明、史凤琴、王淑秋、牛乃杰等人利用学生假期为社区青少年进行“扫黄打非”知识宣讲,提升社区青少年对“扫黄打非”的认知度;文化文艺志愿服务队不断丰富“扫黄打非”主题文化文艺作品的种类和展现形式,邀请社区石头画达人文仁守创作了“扫黄打非”主题特色石头画;社区志愿者崔潇允创作了“十二生肖与绿书签”系列卡通画;“青先锋”志愿服务队中青年团员自觉抵制“黄”“非”,号召绿色阅读,文明上网。
田海燕介绍,社区与“幸福教育”民生工程建设相结合,邀请“1+X”大党委成员单位辽宁省图书馆,将流动图书车开进社区,丰富辖区青少年假期生活;开展“大手拉小手”“护苗”护绿认养小花园活动,号召家长带领孩子分区域认养小花圃,在“护苗”护绿中营造浓厚“护苗”氛围;依托“绿书签行动”系列文创产品,开展“暖心护苗 玩转魔方”青少年魔方比赛,在社区书屋中悬挂“绿书签”灯笼,宣扬绿色阅读的理念;在世界读书日,面向辖区内青少年家庭开展“书香沈阳·绿色阅读”暨“绿书签行动·成语接龙”活动,通过这一传统文字游戏,提高青少年读书的兴趣;开展“我与绿书签”系列活动,即“我画绿书签”——绘画、“我做绿书签”——手工、“我看绿书签”——观看“绿书签”主题视频、“我讲绿书签”——讲述雷锋故事等,营造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还与弘扬社区‘孝亲敬老’文化相结合,以孝亲敬老传统文化为纽带,充分利用孝廉书画室、多功能厅、小区广场、‘新老孝道’、长廊、心愿墙等阵地,通过评选‘二十四孝星’,邀请退休老教师为辖区青少年宣讲孝老爱亲的典型故事,树立模范标杆,引领孝亲文明风气。”田海燕介绍,他们以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引导辖区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摒弃“黄”与“非”,在全社区形成认同、支持、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良好氛围。
田海燕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溪林社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为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力量。
(记者 张席贵)
编辑:zw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