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中国年,沈阳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以“非遗贺新春”为主题精彩活动不断,非遗毫无意外地成了“主角”,非遗的华丽出场营造出众多消费场景,让非遗国潮、春节年俗火起来,推动了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深度发展,也为文旅消费的蓬勃发展增添了新动能。而人们在“追着非遗过大年”的浓浓年味中,也沉浸式体验了一把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奔赴和对话。
“非遗年货”备受青睐
“这些民俗花灯太漂亮了!这个面人太逼真了……”这个春节,在游客和市民的感叹中,糖画、剪纸、刺绣、泥塑、花灯等琳琅满目的“非遗好物”,让游客和市民在近距离欣赏非遗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挑选到自己心仪的“非遗年货”。
在沈阳故宫,非遗年货市集展示了老边饺子、满族刺绣等传统非遗项目,让中外游客和沈阳市民在品尝美食、欣赏手工艺品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皇姑万象汇新春非遗年货节,现场不但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非遗技艺互动体验区更是人头攒动。市民们通过亲手参与非遗制作,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市城市规划展示馆,于氏面塑、李氏糖人、初春枝满族剪纸、李氏掐褶纸、陈氏花灯和金氏绳结等非遗项目,邀请市民沉浸式体验游玩,让“小年盛市”成为“非遗雅集”。
在苏家屯苏宁易购广场“小年送文化”活动中,书法家现场书写楹联和福字,免费赠送给市民,让传统文化浸润于百姓的幸福生活中。
非遗展演魅力非凡
围绕“非遗贺新春”,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在新春伊始就推出多场系列非遗节目展演活动,精彩的艺术盛宴为沈阳营造了浓浓的文化年味。
1月16日,“我心向往的沈阳”2025春节联欢晚会暨“多彩非遗”特别节目在盛京大剧院举行,晚会通过非遗节目展演,展示了沈阳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非遗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剧院外围设置了非遗年货市集,为观众提供了一站式非遗体验。
国家级非遗项目“韩、花、筱”经典剧目展演在春节期间也是备受市民喜爱。通过专业院团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彩表演,展示了沈阳戏曲艺术的独特风采,进一步推动了非遗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这些精彩的演出也成为沈阳新春艺术惠民的“重头戏”。
“辽海情韵”专场展演活动在辽宁大剧院成功举办,4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300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艺术家集中亮相,为人民群众、为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工作者献上了一份新春文化大礼。
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春节期间,多项民俗活动体验、非遗艺术展示,促进了文化交融,传承了文化之美,让非遗深深打动了市民和游客,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份美好。
腊月十六,喜利妈妈民俗活动在锡伯族文化村举办,活动展示了锡伯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春启鲜醴纸韵华章”非遗艺术节,通过非遗剪纸作品的当代性转化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创造性完成了文化与技艺的跨领域整合。
春节期间,沈阳市博物馆举办了评剧艺术非遗展,展出了近百件评剧相关展品,并通过数字化影音手段,深入介绍了评剧艺术的历史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市民对评剧艺术的兴趣。
在沈阳中兴方城8楼,18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让市民在非遗代表性项目当中探寻与过年有关的传统文化、传统习俗和特色饮食,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和魅力。
“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线上直播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技艺展示和教学,吸引了众多网友粉丝的点赞互动,有效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使非遗魅力传递至千家万户。
非遗传承点亮新图景
“带孩子来不仅为了玩,更想让他们知道,春节不仅有红包和烟花,还有祖辈传下来的智慧和匠心。”市民李先生说。李先生的话说出了大多数游客和市民的心声。
沈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元素、非遗元素的有机融合,让游客不再只是拍照打卡,而是去真正了解经典背后的历史和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当代的呈现。接下来,沈阳市文旅局将继续探索非遗与旅游产业的结合点,打造更多具有沈阳特色的文旅品牌活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力度,扩大沈阳非遗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来沈体验非遗。沈阳市文旅局将以此次“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为起点,继续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沈阳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在即将到来的元宵佳节期间,沈阳市文旅局将继续举办非遗展示展演、猜灯谜等活动,通过设置非遗展示区,巧妙融合传统民俗与非遗元素,营造热闹的节日文化氛围。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盖云飞/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